化糞池是污水處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功能主要是對家庭或建築物內的排泄物進行初步處理。化糞池一般由腐化槽、過濾槽及氧化槽三個主要部分組成:
1. 腐化槽:這是化糞池的第一道處理區域,主要用來沉澱固體物質並進行厭氧分解。糞尿進入腐化槽後,固體物質會沉澱或浮升,藉由厭氧細菌進行分解。
2. 過濾槽:經過腐化槽處理後的污水會進入過濾槽,在這裡污水會進一步過濾,去除更多的固體物質。
3. 氧化槽:最後,污水進入氧化槽,在這裡由好氧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,將污水進一步淨化,使其達到環保標準,然後排放到外部環境。
現代化的環保化糞池通常會設計成4格或6格,並且在腐化槽內安裝帶有刀式馬達的系統,這類系統類似於抽沙馬達,能夠有效處理糞便和其他固體物質。由於這些現代化設備的高效處理能力,這些化糞池能夠自動分解排泄物並保持清潔,因此在正常使用情況下,這類化糞池可以長達30年無需抽水肥。
即使是現代化的化糞池,使用不當也會導致系統的功能下降。例如,如果經常將衛生紙或其他難以分解的物品丟入馬桶,化糞池內的自動分解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,長時間積累後會導致阻塞。當化糞池系統被阻塞時,則需要進行抽水肥的處理。
傳統的小型化糞池通常需要每年或每兩年進行一次抽水肥。然而,對於新建房屋中設計容量較大的化糞池,如果家庭成員少且使用量低,抽水肥的頻率可以延長至六七年一次。儘管如此,台灣家庭普遍傾向於等到化糞池出現阻塞問題才進行抽水肥。
大約20年以上的老屋,特別是透天厝,當時的設計往往沒有預留化糞池的抽水孔。這樣的情況下,需要專業的師傅來現場探勘,尋找化糞池的位置並鑽孔進行抽水肥處理。
如果家中有打氣設備和定期添加分解酵素的習慣,則化糞池的維護壓力會減輕很多,甚至可以長期不需要抽水肥。
化糞池是否需要抽水肥取決於多種因素,包括化糞池的設計、使用情況以及維護措施。現代化的環保化糞池設計得當,並且在正常使用條件下,可能長時間無需抽水肥。然而,對於老舊的或設計不佳的化糞池,定期抽水肥仍然是必要的,以避免系統阻塞和衛生問題。建議定期檢查化糞池的狀況,並在需要時及時進行維護,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。
若您對化糞池的維護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專業的抽水肥服務,歡迎聯繫一又衛生清潔行,我們的專業團隊將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。